来源:北京晨报
3万职位引来8万人应聘

一招聘单位打出诱人广告。
上周末,2008年春季人才大市场在国际展览中心举行,参展的1500家单位提供了近3万个职位,而两天中前来的应聘者达到创纪录的8万人。但记者在调查中发现,超过六成求职者并不对招聘会抱有希望。 求职故事 五小时投出一份简历 对应届生“连连摆手” 一身笔挺的灰色西装,鼻梁上架着一副黑框眼镜,身后斜挎一个不大和谐的破旧的蓝色书包,一叠求职简历凌乱地塞在包里。他是来自重庆的应届毕业生黄旭。为了赶上周末的这场招聘会,他上周五就从重庆来到北京,在比较了东三环附近的几个旅店后,他最后选择了一家80元一晚的小旅馆。 由于所学专业是英语,因此小黄在选择用人单位时首选外企。在查看摆在会展中心门口的展会示意图后,他决定先去2号知名企业专馆、5号IT、电子、通讯专馆和8号综合招聘馆。在逛了十几家企业后,小黄并没有看到适合自己的企业和职位,最让他不可思议的是,很多企业负责人在跟他聊天时,对于小黄急于了解的薪酬待遇等问题避重就轻,有几家美国企业负责人一听说是应届生就连连摆手。整整过去了4小时,到下午两点时小黄还没投出一份简历。 咬牙投出第一份简历 在下午3点时,小黄来到8号综合招聘馆,一则月收入万元的广告牌吸引了小黄的目光。与他一样,在这个近10平方米的展台前,聚集了几位学生模样的应聘者。原来这是国内某咨询公司在招聘培训师。该企业负责人优雅的谈吐和举止吸引了小黄,他咬咬牙投出了自己的第一份简历。在经过详细了解后小黄才知道,这家企业招聘的培训师要先参加三个月自费入职培训,之后要在公司实习一年,每月只有几百元的补助。“入职一年后月收入最高可过万元!”听到负责主管的详细解释,小黄觉得不适合自己。 逛完了自己选择的三个馆,小黄苦笑着说,“干脆我就去麦当劳当实习主管算了,最起码吃饭的地方有了。”可当他真的来到麦当劳招聘台前,发现上面注明“要求北京户口”。就这样,小黄几乎要崩溃了……看到包里剩下的十几份沉甸甸的简历,小黄有一种莫名的无助感。“明天再说吧,反正招聘会还有一天呢。” 记者调查 六成求职者不抱希望 在国展招聘现场看到,2008年应届毕业生成了招聘会上的绝对主力,记者在用两天时间随机调查的100人中,应届毕业生有62人,超过调查总数的六成,而其中又有很多是从外地赶来的毕业生。在被调查者中,有64人表示不对成功求职抱有太大希望,就是想来了解一下今年人才市场用人需求和薪水行情。而有40人表示会认真对待,其余6人表示“反正不收门票钱,随便来逛逛。“ 对于记者采访的62名应届毕业生中,他们在看完招聘会后大多表示“失望”,薪水相对高的用人单位不要应届生,而招聘应届毕业生的企业薪水普遍较低。 中央民族大学英语系应届毕业生佟彪告诉记者,逛完招聘会自己有种绝望的感觉。“尽管工作和收入跟我理想中相差较远,但我给不下50家企业投了简历。”由于毕业后不想回东北老家,因此他铁了心一定要在北京立住脚。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学生赵艳辉告诉记者,她这次是跟寝室同学一起来参加招聘会的。“反正寒假回来后没什么事,这又是今年毕业第一场招聘会,所以也想来凑个热闹。”小赵说,根据师兄师姐的经验,这种展会上没什么特别好的企业,而求职成功概率更是微乎其微,他们主要目标是参加本校及下月初在清华、人大等北京几所重点高校举行的招聘会。 国内某知名人才网站的负责人孙建向记者坦言,现在的招聘会企业宣传目的大于招聘人才本身。其中最明显的像餐饮娱乐、保险、房地产等企业,他们的公关部门精明到了极致,不放弃任何广告宣传的机会,而且力争将宣传费用降到最低。与在媒体动辄上万、十几万的宣传费用相比,两天时间花费3000多块,而且是面对几万人的受众群体,实在是划算。 部分招聘单位意在宣传 由于用人单位意在宣传而非纳贤,因此展台前端坐的工作人员大多看着比较懒散,有的甚至干脆伏案而卧,一副只管递上简历后走人的架势。 在国内某知名体育用品展台前,公司的两名年轻女子干脆在用手机打游戏,当记者走上前表示想应聘管理职位时,其中一个女子按下手机暂停键后用手一指右侧的登记表,“填好后放那就成,如果合适的话我们会有人通知你。”说罢,继续玩起游戏。 深圳某科技企业北京分公司人力资源部龙部长告诉记者,那些目的不纯的企业,展前上的招聘信息通常只写招聘专业不写招聘什么职位,有的干脆只挂了个名字,连招聘人数、岗位设置都没写。其实这些企业说白了根本就不需要进人。 记者在现场看到,许多展台大多主要在显眼位置介绍公司主营业务及未来发展方向,而在比较偏僻的位置贴上几则招聘信息。在某房地产公司展台前,该公司甚至在宣传画中打出新开楼盘房屋格局和价格,让人看过之后觉得其广告嫌疑盖过招聘诚意。 孙建告诉记者,众多参展企业中,那些知名度相对不高的中小民营企业才是真正来招聘英才的,但这些企业多招聘电子、机械技术等工科人才。 专家观点招聘会已“名大于实” 对于招聘会上企业与求职者难以对接的现实,许多教育学专家纷纷表示“大型招聘会存在意义已经不大,教育学家、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所长何克抗教授告诉记者,如今随着网络的普及,网上求职已成为未来发展趋势。对于目前招聘会上存在的“招聘企业不招人”一事,何教授表示“应该尊重求职者的诚意。” 据悉,2008年全国应届高校毕业生超过550万人,是近年来毕业生人数最多
的一年,此外2007年全国近500万高校毕业生中还有一部分未找到工作。有关业
内人士表示,随着新劳动法的实施,今年求职者就业压力要大于历年。
(记者 王猛 文/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