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民晚报

大学生求职现场 来源:焦作日报 近来记者在好几个招聘会上看到,各类资格证书似乎成了大学生求职时
的主要“筹码”,许多毕业生在向用人单位递交简历时,都会不忘附上各式
各样的资格证书的原件或复印件,除了几乎人人必备的英语四、六级证书、
计算机证书外,还有报关员证、会计资格证、导游证、文秘证、普通话证等
等,甚至连驾驶执照也在证书之列。
许多大学生以为,证书越多就一定能找到好工作。 然而,记者在招聘会上采访一些用人单位时,得到的却是相反的回答。某公司一位人事经理告诉记者,现在不少大学生考证过于离谱,如机械专业的学生拥有普通话等级证书和会计资格证书,经济学专业的学生却报考了导游资格证书和电子商务师资格证书,而驾驶证更是各专业学生追逐的热门。这位经理认为,当看到这样的一张充满证书的简历时,往往第一印象就很差,说明学生在校期间没有好好将心思花在专业课的学习上,对这种人企业反倒要慎重考虑,对方是否具备踏踏实实做事的优良品质,因此将他们拒之门外也是怪不得招聘方的。 记者在松江大学园区遇到某高校新闻专业的小赵同学,只见她手中捏着外语、计算机、文秘、会计师、驾照等5张证书。她说,为了在毕业前把这些证书拿到手,她把专业学习和实习的大部分时间都挪用了。据了解,在本市高校的毕业生中,像小赵这样的考证“专业户”并不鲜见。他们为了拓宽就业途径,花了大量时间和资金去考证。小赵同学在招聘会上转了好几圈方才发现,自己拿着这些辛辛苦苦考来的证书求职时,各用人单位都觉得她的本专业与这些证书有些“风马牛不相及”,因而都拒绝录用。现在,还未找到理想工作的她已经醒悟道,不应该盲目跟风考一大堆的证书。 求职专家提醒大学毕业生,以往那种靠种种证书显示自身实力的做法早已过时。企业招聘时会参考一些专业证书,如计算机和外语等,但他们一般都不喜欢没有针对性的行业资格证书,因为这些证书不能代表大学生本身的专业能力和真才实学,反而说明这些学生由于频繁考证浪费了时间,扯进了过多学习精力。 专家提示华东理工大学毕业生就业中心老师认为: ■各种证书只是求职时的一个参考依据,用人单位看中的还是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发展潜力。 ■学生考证,应建立在学业的基础上,要有针对性,最好与本专业相结合,而且不要耽误正常的学习。 ■去招聘会时出示证书千万不要随意,否则真应了那句老话:“聪明反
被聪明误”。 (作者:张炯强)

关注毕业生简历填写:缺明确职业目标易遭淘汰
关注毕业生简历填写:整洁是毕业生简历的关键
专家支招应届生怎样打造“敲门砖”?
求职笔记多个offer是怎样“炼成”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