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关系着个人的生存,关系着家庭的幸福,也关系着社会的发展。在
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就业创业专家梅雨霖教授就如何顺利实现就业,明确提
目前在就业的问题上还存在一些亟待转变的陈旧观念,较典型的表现为
五多五少,即:想就业的多,敢创业的少;想搞管理的多,愿去一线操作的
少;想托关系的多,愿凭本事硬干的少;想高薪的多,图发展的少;急功近
利的多,踏实肯干的少。这些观念导致不少求职者的就业选择面过窄,流动
性加大,客观上也给现阶段的就业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
梅教授认为,人还是要务实一点。只要具备一颗务实的心,一切都会有
希望:岗位可以调整,经验可以积累,本事可以学习,财富可以创造,没事
干的人可以去做没人干的事。如果一味跟风,不切实际地做着攀高附贵的美
梦,理想的得不到,务实的又不愿干,恐怕只能永远希望,永远失望,到头
难免依旧两手空空,在沮丧、失望中徒然叹息、诅咒,又有何用。
兴趣既影响对职业的选择,也直接关系着职业的成就;智商、情商则关
乎事业的发展;性别及年龄对职业也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想百战百胜,必
须“知彼知己”。而“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对个人而言,“明”比智往
往更艰难、也更重要。只有全面摸清自己的实底——我最想干什么,我能够
干什么,干不成怎么办?在搞清这三个问题的基础上再去发扬优势,才有望
军事家最忌讳的就是打无准备之仗,生活中同样如此。凡事都是思考越
周密越好,准备越充分越好,措施越具体越好。如果行动前做好充分的知识
和信息等准备,行动中又有第一方案、第二方案、应急方案、预备方案等,
方法、诀窍就是“技”,灵活应用即为“巧”。技巧的可贵之处,全在
它总能发现深一层的东西,捕捉住稍纵即逝的机会,转化险难为吉利。技巧
来源于对生活的观察和实践的历练。“处处留心皆学问”,也可套用为“事
事留意皆技巧”。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就一定不难学到种种大技巧。
所有的成功人士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都有人生的目标;而那些没
有多大成就的人,共同点也正是缺乏人生目标。要有目标就必须不满足于现
状。一个人一旦失去冲劲和创意,最终必然被时代淘汰。只要有目标,暂时
的得失算不了什么。当生命中的每个挫折、每次伤痛、每个打击都已转化为
通向我们目标的基石时,你能说这些挫折、伤痛和打击没有意义吗?职业的
目标贵在及时修正,永远保持在“跳一跳才能够得着”的新高度上,以激励
自己不断努力。这样的努力累积到一定程度,量变引起质变,总体标高必然
职业目标还要注意与兴趣相匹配。任何理想与现实都存在着不等的距离。
只有找到与自己兴趣、特质的结合点,才能产生出愉悦感受,保持着不懈的
钻劲,使自己的长处更长,这样才能培养出核心竞争力,进而找到更合适的
岗位。即使兴趣暂时与职业毫无关联,建议也不要轻易放弃兴趣。因为只有
不放弃兴趣,才可能找到合适的机会,最终把兴趣变成职业。而一旦二者结
职场发展规划可以有两种:一是大致规划出自己事业发展的年龄段,二
是基本确定好自己冲浪职场的总原则。事业发展的年龄段一般以十年为一个
阶段,整个职业生涯可划分为三个阶段。无论身处在哪个阶段,建议都应想
明白自己是什么人,能做些什么,有何优势和不足。借以不断调整位置,求
要利用一切渠道搜集、研究并合理利用信息,以便不错过每一个有利时
机。要经常检阅一下自己的成果与能力,有助于培养并保持自信。在确实感
觉力不从心时,则适当调整或暂时降低一下目标,给自己一点恢复和缓冲时
间。还应始终保持一份良好心态,认识到生活是不能假设的;正确评价自己,
知道适合别人的事不一定适合自己,别人能成功的事自己来做却不一定能成
功。一个人最重要的是找准自己的位置,不能见异思迁,这山望着那山高,
到头来不知哪座山上有柴烧。人一生能把一件事做好就很不错,凡事只有适
经验来自我们做过的事,智慧来自我们做糟的事。失败是成功之母,但
成功也可能是下一次的失败之因,是继续进步的包袱。只有不断积累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