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站栏目
本科生教育
关注:首批"90后"大一新生入学教育感人至深
作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日期:2008-08-28点击数:

来源:解放日报

昨天晚上7点,伴随着一曲深情的《父亲》,上海对外贸易学院松江校区的

一个个多媒体教室里,感动的情绪在脉脉流淌。首批“90后”大一新生看着看着

禁不住潸然泪下,感动他们的正是一个个或斑白,或渗满汗珠的父母的鬓角……

一堂生动的感恩教育课开始了。

“鬓角”视频感动“90后”新生 昨天晚上七点,正在参加军训的上海外贸学院2008级2429名新生,被临时通知前往多媒体教室,参加“一封家书”新生教育活动。活动通过什么样的形式,校方严格保密,新生们则全然不知。起先还是吵吵闹闹的会场,随着视频的播放而变得鸦雀无声,直至最后听到越来越明显的啜泣声。 只见,一段特殊的视频资料在大屏幕上徐徐播放出来——一段长约10分钟的特写镜头“鬓角”,记录的是新生报到当天新生父母、长辈们一个个充满爱的镜头:那是提着大包小包行李用品的身影,是为孩子安装蚊帐时渗满汗水的额头,是对着孩子切切叮嘱的眼神,是临别时殷殷凝望的侧影…… 记者注意到,所有照片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纷纷定格记录下一个个或斑白或渗满汗珠的鬓角……而镜头中的主角,就是在座诸位新生的父母甚至是祖辈。“原来,父母们就这样为子女整理宿舍攀上爬下,汗水打湿衣襟,任劳任怨着”。看着看着,许多学生的眼眶红了,有的悄悄拿出了纸巾擦眼泪,有的则低着头不忍再看,不少女生甚至潸然泪下。 这是外贸学院“2008一封家信感恩教育”的特殊前奏,伴随歌曲出现在学生们眼前的正是数日前父母、长辈送他们来报到的场景……这段名为《鬓角》的短片让这些“90后”的大学新生蓦然开始思考父母、长辈往昔的悉心关爱,他们纷纷提笔将这份感动和体悟写成一封封情真意切的家书…… “这或许是首批‘90后’大学生第一次如此集体感动的瞬间了!”一位年轻的辅导员揣测道。而现场,被感动的不仅仅是“90后”新生,还有“80后”军训教官!这些有泪不轻弹的热血男儿,也红了眼眶,拼命地直眨眼睛,就怕也滚落了泪珠。学校团委书记王磊悄悄告诉记者,有一位“80后”的年轻教官向他表示,在陪同学们看完视频后,自己也受到了极大的触动,忍不住提笔写了封“家信”,感恩父母。 因400多幅照片“开始懂父母” 其实,视频素材取自8月23日新生入学报到当天。那时,外贸学院党委宣传部、学生处、团委派出了数位老师和学生充当“卧底”,在迎新现场用相机捕捉一个个感人瞬间。当日,共拍摄“鬓角”主题照片400多幅。此后两天,他们又从中精选出数十幅制成光碟《鬓角》,作为新生感恩教育的鲜活素材。 光碟中每个鬓角的特写镜头都成为一个个令人动情的瞬间记忆,引导新生们重温了父母、长辈们的精心呵护和悉心教导,最后倡议:“感恩父母长辈,感恩所有帮助过我们的人,勇敢地把爱说出口!” 视频之后,学生们被分得信纸和信封。只见新生王淼在信纸上写上《开始懂你…》:爸爸,您转身挥手离去的瞬间,我突然很想拥抱您,像小时候那样,但经历了这几年我那自以为是的青春期的“叛逆”之后,我竟然没有勇气去抱一抱您,我最亲爱的爸爸!是我的那些倔强和任性让几丝白发早早爬上了您的鬓角,额头上也多了几道皱纹,请您原谅我,爸爸!儿子开始懂得您的那些我一直嫌“罗嗦”嫌“老土”的叮咛。儿子发誓:决不让您失望! “从没想过我的父母也在走向衰老”的新生严安婕也告诉记者,看着镜头里一位位长辈斑白的鬓角,她突然意识到自己的每一岁成长是用他们的年华和操持换来的!突然间觉得自己应该长大了,必须成为一个学着为自己负责并能回报父母长辈养育之恩的人! 今天,这2429封新生家信,将由学校统一代学生邮寄。校方也期待更多的父母能给子女回信,从而产生更好的互动。 专家点评 学校用心良苦做法值得深思 高等教育专家熊丙奇认为,“90后”的孩子,有他们身上特有的标签,他们是家庭的绝对中心,又从小以学业为主,从而觉得父母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天经地义的。因此,“90后”大学生在大学上的第一课,是感恩教育,看起来是多么的可贵和必要。而学校通过这样的细节,来作为教育环节引导学生,也看得出“用心良苦”,同时,对于达到的效果来看,也是可取和有效的。 “然而,感动得稀里哗啦的背后,我们不得不看出其背后正反映出很严重的问题。”熊丙奇表示,其实,学生的“做人”教育,更多的应该来自于家庭。可以说,成功的家庭教育,应该是人的教育。类似这样的偶然触发,固然有感动的泪水,但是缺乏内在的基础。“所以,对孩子的感恩教育,做人教育,应该从小抓起,而不仅仅是关注他们的知识教育。” 背后故事 今年主题聚焦父母斑白鬓角 “90后的孩子,都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他们是家里的绝对中心。而今,他们也长大了,他们中的第一批在这个9月,开始迈入大学的门槛。然而,他们认真体味父母、亲人在自己成长过程中的爱与付出的机会并不多,而这次书写家信就是一个契机,为的就是从亲情洋溢的叮咛中体悟爱的交互,让学生懂得感恩和回馈。”校团委书记王磊告诉记者这个活动推出的初衷,而今年的教育主题,聚焦的是父母日益斑白的鬓角。 事实上,从2004年开始,该校每年在新生入学教育中都开展“一封家信”的活动,延续至今已有5年,如今,已成为学校新生教育的一项优秀传统和特殊品牌。家信活动的更高目标是,引导大一新生将这种责任感的体悟转化为自身持续成长成才的原动力。 感言链接 军训三天了,我打电话回家总是叫苦叫累,听见妈妈心疼的话语我会觉得好受些。可今天看见短片中那一幅幅画面,尤其那些父母或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花白的鬓角,突然觉得自己太娇气太不懂事了。照片只是一瞬,但想起爸妈他们这些年为了我为了家,所付出的辛劳是我军训的苦累的千万倍,但他们从来不抱怨。我是他们的女儿,所以以后要更坚强,不只是军训,而是整个人生!闫小青当初选择来千里之远的上海读书,就是想逃离他们(父母和外公外婆)的身边,想让他们管不到我,那天他们走时我还很不耐烦地催促他们上车。但现在我突然很想念他们,其实我妈的身体也不是很好,外公外婆对我跑这么远也很不放心,失眠的情况肯定更严重了……我,好像真的任性了点……我想毕业了我还是回家乡工作,他们就我一个孩子,我不能太自私了…… 卢元昊(作者:刘昕璐)

上一条:大一新生要捂紧“荷包” 避免陷入“经济危机”
下一条:竞争刚入学已开始 90后女生VS男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