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学毕业生来说,要想进入一家真正有实力的外企、“搏”到一只“金
饭碗”,相当不容易——在上海,每年到知名外企求职的毕业生成千上万,他
们往往要经历比高考更为残酷的竞争:一轮接一轮的招聘考试过后,“幸存
从另一方面来说,外企的人事经理,要想从众多的应聘者中挑选出优秀人
才,也绝非易事。所以,对应聘者的层层设“卡”,目的就是筛选。那么,在
外企人事经理眼中,什么样的大学毕业生才算中意他究竟看中入选者的哪些素
质?
去年,一家知名的跨国化妆品公司决定一改往年笔试加面试的老套路,以
校园企划大赛的形式招聘应届大学毕业生。
2007年6月,公司在北大、复旦、上海交大和中欧工商管理学院4所院校校
园内举行了简单的招聘宣讲会,然后从600多份自荐材料中筛选出40名2001届
毕业生参加企划大赛初赛。
“在审阅自荐书时,我们根本不管他是什么专业,也不看重学习成绩。而
主要从他自荐书的字里行间以及设计风格上推测他是否具有较活跃的性格。”
负责招聘的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对记者说。
初赛安排在上海的公司中国总部进行。先是一轮语言基础考试,百余名毕
业生轮番用英语作了自我介绍并回答问题。紧接着,来自同一院校的学生自由
组成4人小组,一个组接一个组参加比赛。比赛要求在5分钟内完成某种生活用
品的电视广告创意,然后4个人合作演示这段广告,并对广告创意作阐释分析。
公司此次主要招聘市场部员工,招聘主管认为,求职者在设计、演示广告
的即兴发挥中至少可以显示出3种素质:广告创意需要个人创造力;演示广告
需要表现力和感染力;合作广告需要团队精神。而这3种素质,恰恰是每一个
市场销售人员所必备的。
学生们的表演多半让考官们眼睛发亮,尤其是交大一个2男2女的小组在演
示纸巾广告时,别具匠心地设计了如下情景:一位女孩因和男友闹分手,在街
边失声痛哭,正巧另一对恩爱的小夫妻经过,妻子抽出纸巾,安慰流泪的女孩
……这一组学生大方的表演和精辟的分析吸引了考官的注意,后来,其中的一
名女生果真被公司相中。
经过反复推敲,公司在每个学校中各挑两组,角逐企划大赛的决赛。
决赛试题是为公司的某个化妆品系列制订一整套市场营销计划:产品包
装、广告宣传、促销活动等等。在决赛到来前,公司给了每个小组两个半月的
准备时间,并提供了每组8000元的资金支持,还为小组配了“导师”(由公司
各营销经理出任)。
2007年10月中旬,企划大赛决赛举行。在担任评委的公司管理层要员的注
视下,6个小组一一将自己精妙的构思和盘托出。
北大和复旦各有一个小组摘取了冠军,这8名学生喜获赴巴黎游览并参观
公司总部的机会。他们的杰作分别是:“北大”小组用不同种类的鲜花象征化
妆品在不同季节的功用;“复旦”小组为化妆品设计了一个可爱的贝壳形包
装。
在参加决赛的6个小组中,公司最终挑中4名毕业生成为公司新成员。为了
这样一个兼具公关宣传意味的大型招聘活动,公司总共斥资50万元。但公司认
为这样做很有价值,因为通过这次考察,公司满意地挑选到了合适的人才。
好专业还是好学校更重要?
绝大多数外企对求职者的专业并不很在乎。在他们看来,任何工作技能都
可以培训,而求职者的人格素质是最重要的,他应该具有为公司奉献的精神和
发展的潜能。
但是毕业生的学校品牌却深为外企重视。大多数外企总是到固定的几所高
校招聘,非名牌院校的毕业生,往往会被大公司拒之门外。外企青睐名校毕业
生的理由主要有两个,一是他们认为名牌高校占据着生源优势,汇集着较多的
学生精英;二是名校毕业生进入公司后普遍表现优异,这会给他们的师弟师妹
树立良好的口碑。
外企招聘会出现“性别歧视”吗?
不论求职者是男是女,外企在招聘时一般都一视同仁。但有时为了平衡公
司内部的性别比例,招聘时可能会有性别偏袒。
一位资深外企人事经理告诉记者,经历过多年的大学生招聘,她始终觉得
出挑的女生要比男生多。但无奈公司某些岗位经常需要出差远行,出于对女性
安全的考虑,只得弃女用男。
学习成绩重要还是社会实践重要?
这两者无所谓孰轻孰重,关键是如何把它们调节到最佳。
很多外企仅把应聘者的学习成绩作为一种参考,也有一些外企对成绩有所
要求,但即使看重成绩的公司,也绝非只看重学生的学习能力,而更想从中考
察他对待学习的态度。“学生的本职是学习,他对待学习的态度,或许就是日
后对待工作的态度。”一位外企招聘总管如是说。
另外,自荐材料在外企招聘过程中仅起到参考作用。因为考察的重心,永
远是放在现场的笔试和面试上。
应聘时该不该谈钱?
作为一个应聘者,主动向公司提出工资、待遇方面的要求,多少会损坏他
在招聘者眼里的形象。一些外企表示,他们希望所招募的员工不是奔“饭碗”
(job)而来,而是奔“职业”(career)而来。过分重视薪酬待遇,是短视的表
现。任何一家管理有序的外企,都喜欢对事业有所追求的员工,而不会欢迎目
光短浅者。
应聘时是否表现得越抢眼越好?
要想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公司了解你,应聘时理所应当要学会自我展示,但
这种展示必须有分寸。
例如,世界五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安达信在招聘今年毕业生时,曾有一
位履历和表现都很突出的女生,一路过关斩将。在最后一轮小组面试中,她伶
牙俐齿,抢着发言。在她咄咄逼人的气势下,小组其他成员几乎连说话的机会
都没有。然而,最后她落选了。参与招考的各部门首脑一致认为,她尽管个人
能力超群,但明显缺乏团队合作精神——招聘这样的员工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有
害无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