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千龙网
从中考说起吧,那时候在乡里的中学读初中,在班里的成绩也还算是可
以,从是在前五名徘徊,自己觉得很满足。
班主任也从来没有向我们透露过别的学校的考生的成绩,所以自己就很
自傲,觉得考上县里的一中是绝对没有问题的。当时在我们那,一中的牌子
很响的,村里人都说只要能进一中,就相当于一只脚已经跨进了大学的校门。
而自己的成绩在村里同龄的小孩中就算是最好的一个了,村里人见了我父母
就夸:“你家孩子有出息,以后靠上大学就是当官的料”。
说得父母打从心眼里高兴(那时村里极少有人能考上大学,所以大伙就
认为只要能考上大学就能当官,现在看起来很搞笑吧),所以就极力地称赞
我,说我给他们挣光了。所以生活费也就由12块/周升级到了20块。
当时在学校里12块好像是大部分人的标准,能到20块的就很少了,可就
是20块,我每周也是剩不下,甚至连路费都剩不下,所以后来就由老爸每周
六中午骑着车子来学校接我!
中考的时候因为自大,我以两分之差被拒在了一中的门外,当时按照规
矩要想进去需要交2000块的赞助费,而复读是不用掏钱的,为了抢生源,甚
至连学费都可以免。
二中读高中也可以免一半的学费(那的升学率很低的,好像是7.5%吧)。
回到家后父母问我的意思,当时碍着面子我是无论如何也不肯回去复读,二
中也觉得没前途,不愿意上。父母拿我没办法,交了2000块把我送进了一中。
到了县城后离家就有点远了,基本上是一个月回一次家,所以生活费也
是按月拿的,一个月150块。按理说掏了那么多钱,自己应该好好学习的。可
是没有,当时结识了一帮子的朋友,都是不学习的,当是就觉得他们够意气,
够豪爽,像个男人。
于是就每天成群结队地旷课,打游戏、上网、踢球。成绩自然就不用说
了,倒数几个一定是我们几个,成绩单也从来不敢往家拿,怕挨批。,一般
都是找游戏厅的老板随便给签个字就可以了。父母问起来,就说成绩还可以,
能拿个10名左右(当时班里有40个左右吧),所以父母也就很放心了,觉得
我考个一般重点没问题。
快高考的时候父母给我加了生活费,又150块加到了200块,当时在那个
小城里200块能买好多东西的,于是就更爽了,每天跟兄弟们下馆子。200块
每个月光光。
由于就没有学习,高考成绩可想而知了。当时是考小综合,就是数学150
分,英语150分,语文150分,物理+化学+生物总300分。总分750分,可我只
考了375分,当时父母很伤心,几天都不想出门,怕看见邻居们那异样的眼神。
我也一度以为自己的学生生涯就这样结束了(当时的本线好像是519分)。
填志愿的时候就随便填了几个,没想到过了1个多月后竟然来了一份入学通
知书,当时把我乐的,父母也很高兴,说到底他们也想我是个知识分子,不
要学他们一辈子的“面朝黄土背朝天”。所以就同亲戚朋友们借了8000多块送我来
到了这所专科院校。
到了这所学校的第一印象就是“烂”,看起来还不如我们高中呢。果然,
碰见每一个新同学,脸上都是充满了失望的表情,没一个高兴的。当天晚上
开欢迎会,会上系主任致辞的时候,偶混混欲睡,就只听见了两句到现在看
起来都是名言的“至理名言”——“既来之,则安之”,“是最好选择了你们,不
是你们选择了最好”(后来老长一段时间我都没有搞明白这句话的内容)。呵
呵,好像有点跑题了。
当时老爸给我定的标准是300块一个月,按学期给,也就是1500块一个月
(里面还多了300块的买衣服钱)。拿到那1500块,自己手还发抖,从来没
有一次拿过那么多钱(学费是老爸教的,没有碰过俺的手)。
于是赶紧去工行办了一长活期储蓄卡,把钱存了进去,身上剩了100块。
本以为那么多钱足够花了,谁知道还不到12月底卡上就空了。(前后就三个
月,我们是9月16号开的学),于是就嘀咕,我记得也没买什么吗,怎么就完
了,可看看上面的记录,确实是自己取的呀,可就从来没有记过账,所以到
现在也不知道那笔钱究竟做了什么。
没钱了,又不好意思问家里再要,于是就问同学借,第二个学期来了还,
完了继续借。到现在为止,前前后后已经有了近4000块的账,快毕业了,自
己都不知道该怎么还。
快毕业了,为了在毕业之前还清那4000块债务,偶也学各位GGJJ定了一
份“还债计划”具体如下:
外债1000块(朋友前年问我借的,说的是明年还)
网管每月200块(只晚上11点到第二天早7点,前几天才开始上班)
生活费每月省200块(现在是500块/月)
工作500块/月(前几天找的,只做到毕业,偶不喜欢那环境)
这样的话,1000+200*5+200*5+500*4=5000块,还可以剩1000块作为毕业
后的找工作资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