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娇,二年级挑,三年级找不着,四年级跳”这句话被作为四年大
学生活的写照似乎有些夸张,但确实点出了如今一些大学生因目标缺失而存在
的通病。在大学之前的任何一个学习阶段,学习的目标都是升学。而进入大学
后,目标的多样性就呈现出来了:从业、考研、出国,不同的发展目标需要不
同的知识积累和实践准备。在中国目前社会就业岗位供不应求的现实情况下,
关注就业不再是大四学生的“专利”……
初入高校的学生在就业这个问题上往往是茫然的,历经了高考的搏杀后气
喘吁吁踏进高校的大门,进社团、找老乡、交友、旅游……对新鲜事物的好奇
和对独立生活的适应让许多大一新生在不知不觉中就蹉跎了半年光阴。虽然对
社会上关于就业的一些严峻形势也有所耳闻,但毕竟离就业尚有几年时间,所
但是,也不乏一些清醒者,在关注自己的未来走向并悄然磨炼羽翼。来自
河北邢台的小袁家境窘迫,来苏州大学报到时口袋里只带了200元现金,而且
父母表示已没有任何可能提供经济援助,所以,兼职成了小袁唯一的经济来源。
在选择兼职岗位时,小袁没有像其他同学那样做几个家教挣钱了事,而是有意
识地选择到苏州工业园区的一些知名大公司去应聘市场调研员。因为学习广告
专业的她深知市场行情对于广告开拓的意义。平时,上课、社团活动、班级活
动决不含糊;周末,她就奔走于客户和企业之间,按照企业要求或上门调研,
或街头访问。工作量不少,但收入并不高,有时还要看被访问者的白眼,所以
当她忍着一肚子气回到宿舍诉苦时,舍友们都劝她不如找几份家教既挣钱又受
人尊重。但小袁还是坚持下来了,半年后,小袁已逐渐掌握了一套和陌生人打
交道的技巧,学到了市场调查中的很多专业实用知识,同时也在挫折经历中磨
炼出了冷静处事的本领。今年的几场招聘会,小袁去看了看企业对广告人才的
需求情况,感受到了这一行的就业压力。“找工作不容易,早作准备不吃亏啊”,
相对于学生的迷茫,许多学校和学院负责学生工作的老师早早投入了就业
指导。一些院系在新生入学时便开设就业规划讲座,帮助新生及早树立紧迫意
由于大二学生基本上还没有开始学习专业课,所以他们对自己专业的研究
方向和就业前景还不是很了解。但是,大部分人已经开始在懵懂和迷茫中考虑
苏州大学材料工程学院无机非金属专业的徐枫就一直在寻找方向。他刚开
始时,曾经想考一个法学的第二学位,但后来发现自己不太适应法学方面的抽
象思维,就放弃了。另外,虽然自己一直对时政和哲学比较感兴趣,但是考虑
到社会现实,他表示,只会把这当成一个兴趣来研究,而不会将之作为谋生的
工具。通过收集信息,他发现自己的专业还是很有前途的,所以就决定好好学
该校纺织专业的夏华则有另外的打算。他从老师和学长那里了解到,自己
专业的就业率能够达到90%,所以对他来说,将来的发展方向首选还是就业。
另一方面,由于中国目前本科生就业的前景普遍不乐观,对于两年以后的就业
他也有一定的危机感。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他也有考研的打算。但是夏华表
示,如果选择考研,自己可能会选择另一个专业,计算机或者经济类,但也不
排除选择本专业的可能性。夏华说:“我们现在才上大二,毕竟还有一两年的
笔者发现,处于承上启下阶段的大二学生差不多都有了自己的打算和方向。
财政管理专业的李力说,“我初步打算就业,所以我现在想脚踏实地地学一些
东西,考一些比较有用的证书,(比如英语四、六级、口译和商务英语证书,计
算机和注册会计师),但是我以后说不定也会考研。”日语系的徐容目前正积极
地参加社团活动,她希望能在学校工作和学习之间找到平衡点。
虽然离找工作还有一年多的时间,但是提到就业,大三学生却并不轻松。
他们当中的一些学生对于将来的就业,在心理和行动上已经开始有所准备。
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的张叶已经幸运地以超出分数线0.5分的成
绩拿到了上海市高级口译资格证书。张叶的英语基础一直比较好,她经常主动
和外国人进行交流,表达自己的想法,所以,她的口语有了长足的进步。在准
备高级口译期间,她又进行了强化训练,每天早上都要坚持练习20分钟的口语,
最终她幸运地拿到了这张梦寐以求的证书。说张叶幸运,是因为苏州大学外国
语学院学生参加上海高级口译的一次通过率低于30%,到毕业时能拿到证书的
另外,迫于就业的压力,高校里还有一些学生在准备跨专业考证。像汉语
言文学等基础类人文学科的一些学生纷纷准备考英语口译证书、会计师甚至计
算机等级证书,为毕业后找工作增加筹码。尽管事后这些证书真正派上用场的
在一部分学生准备就业的同时,也有一些同学加入了考研大军。苏大文学
院王羽同学想考法学的研究生,她从大三上学期就开始收集考研的资料,登录
目标学校的研究生网站,对比各个学校的录取比例、师资力量,以及历年的录
取分数线。王羽介绍说,“选定目标专业和学校之后,最重要的是要将考研的
据笔者了解,也有一些大三的学生还没有想好自己将来的方向,他们一直
在犹豫中,“我想先了解周围人的想法后再作决定,但是,到了大三下学期,
苏大社会学院大四的赵枫这几天忙于准备三月份的省公务员考试,他的目
标定位是乡镇基层。之所以将自己的公务员定位在乡镇基层,是因为他觉得在
基层更能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大学四年中,他一直在学院里帮助老师处理
事务。在这个过程中,他渐渐地了解和掌握了与人打交道的方法,注意培养自
己的相对优势,所以他相信自己能够胜任这个工作。另外,虽然赵枫本科专业
是社会学,但他一直对新闻工作情有独钟。从大一开始,他就开始向学校的一
些媒体投稿。暑假里,他还到社会上一些媒体去实习,锻炼文笔,熟悉工作环
境,积累了一些实践经验。同时,他还与多家报社的记者保持着很好的联系,
积累了比较丰富的人际关系。在准备公务员考试的同时,他也没有放弃在媒体
工作的机会——继续利用自己的人脉在媒体中进行一些宣传策划工作。
商学院的王寒和丁侠此时正在筹划创业。他们将创业计划初步定位在企业
管理咨询方面。在这之前,他们也考虑过找工作、考研、出国留学等方案。但
在再三评估之后,他们决定一起创业。由于他们本科专业是会计学,所以就决
定“自己给自己管账”,以便省下聘请会计师的费用。做自己的老板是一件富
有激情和动力的事情,虽然没有过硬的技术,但他们在大学四年中收集了大量
的信息,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并各自在校学生会和院学生会找到了自己的锻炼
天地,各个方面能力都得到了提高。机遇总是给有准备的人。现在,一些企业
已经向他们表示了合作意向,创业初见雏形。和同龄人相比,他们正在开创另
“其实,找工作不仅仅是到了大四才开始的事情,从大一就应该开始准备。”
一些毕业班的学生希望通过记者给学弟学妹们提个醒,“在找工作之前,就应
该对自己有一个全面而正确的定位,找到自己的相对优势,认识自己能做什么,
在大学四年里,从未对未来关切过、思索过,也从未计划过的人,对未来
必定茫然无措。只有随时准备出击,并付诸行动的人,成功才会垂青于他。
其实,证书、成绩、丰富的经历只是求职的敲门砖,真正的“内功”才是
最后面试成功的关键所在。而这种“内功”是需要认真规划的,大学生们应该
注重在有计划的生活中培养自己有发展潜力的素质。不管怎样,就业前途虽然
有点难以预料,但也要去拼搏,给自己找准定位,向着这个目标去奋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