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轮疫情发生后,长春工业大学的线下教学按下“暂停键”,教学工作由线下转为线上。经济管理学院教师徐宝达严格落实学校线上线下“同质同效”的任务目标,实施课堂“供给侧”改革、深耕线上教学,切实做好“在线不停学、育人不停步”。
徐老师主讲的《金融风险管理》课程是经济管理学院金融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进阶课程。《金融风险管理》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课程,在课程设计中需要将理论与实践充分融合,通过对实践案例的阐释帮助学生解读理论,需要高频次的课堂互动,加强应用性训练。通过这门课程,一方面加深同学们对金融风险概念和理论的理解;另一方面,也让同学们了解实践中金融管理问题的复杂性。自开课以来,这门课程就备受好评。在校园进入封闭管理后,这门课程就从线下转入了线上。相对于线下教学,线上授课因为互动受限,教学效果或多或少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为了激发同学们的兴趣,徐宝达老师在教学中,结合案例,尝试增加了类似辩论的课程讨论形式,不仅提高了同学们的课堂参与度和专注度,也让同学们学习到了在案例讨论中,如何围绕自己的观点和立场,从事实、科学、原则和文化等不同层面进行分析和论证。
“线上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听课状态不及线下,兴趣点也转移较快,并且长时间面对屏幕学习,学生难免产生疲劳感和单调感。”徐宝达说,如何在课件中清楚阐释课程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的专注力,如何在保证课程深度的同时让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成为了线上授课的难题。
为解决这一问题,在几次尝试后,徐宝达借用了学院刘继伟老师的方法,重新排布课件内容,选择与金融风险相关的典型事件、代表性人物、关键地点、重要时间节点等要素贯穿各章节,保证每周课程中能有即时的案例分享,引导学生参与到案例讨论中,进而得出规律性认识,帮助学生深化对知识点的理解,保持对课程的持续关注。同时增加课堂兴趣点,加快兴趣点转移速度,适当引入幽默风趣的小故事,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减少学习疲劳感。
用心教学,用情授课,赋予线上教学“最优值”
在课堂上,徐宝达老师时常会和同学们进行一些互动,鼓励同学们表达自己的观点。在她看来,这种不同观点的碰撞也是一个相互促进理解的过程,老师和同学都能从彼此的想法中收获灵感。这种授课形式也颇受同学们的欢迎。在这门课程中,同学们并不是被动地学习抽象的金融概念,而是通过主动分析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所带来的风险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层层梳理,采用类似抽丝剥茧的方式掌握到相关概念和理论,从而更好地应用这些概念和理论去分析、解决现实问题。
线上授课,孩儿们聚精会神
进入线上授课后,虽然面临着偶尔网络信号不稳定、设备故障等问题,但是同学们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并没有因此受到影响。而在授课之余,徐宝达老师也会关心关注同学们的学习生活状况。同时,他也经常在微信群和同学们分享相关资料和研究成果,并就一些问题和同学们展开探讨。
撰稿人:徐宝达
审稿人:刘丽琴 王涛
供稿单位:经济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