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扎实推动科研工作高质量发展,提升教师国家级项目申报水平,3月12日上午,经济管理学院在北湖东区举办国家级项目申报辅导会。会议邀请吉林大学“匡亚明学者”领军教授、吉林大学美国研究所所长、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吉林大学经济学院史本叶教授与吉林大学“匡亚明学者”领军教授,吉林省首批“长白英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吉林大学商学与管理学院刘汉教授,为学院教师进行项目申报辅导,会议由刘海英院长主持,学院青年教师与科研骨干参加会议。

会上,两位专家针对我院教师的项目申报书,聚焦申报痛点,破解核心难点,给予精准指导。史本叶教授结合多年项目申报与评审经验提醒青年教师,项目申报是围绕选题和目标进行有组织的科研活动,而不仅是一份简单的申报书,要做好项目申报的“短、中、长”。短期——核心是写出一份高质量的申报书。选题要在课题指南与自己学术优势的结合处选出“真问题”;文献综述要把握好本领域的主线、前沿和经典,研究设计对思路、内容、方法的匹配要恰当均衡。中期——围绕研究方向积累好成果,尤其代表作的撰写和发表;加强学术团队建设,加强学术交流,储备合理的课题组成员;注重项目培育,积小项目为大项目。长期——要选好方向领域,把握理论实践进展,挖掘潜在发展空间,筹备选题备选梯队,做好课题规划和项目接续,做好人才培养。刘汉教授将自己的申报经验和学习经验倾囊相授,指出选题应充分体现学术价值与社会现实意义的结合,关注社会热点问题以及国家教育政策导向。在论证部分,要做到有理有据,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全面且深入的分析,凸显自身研究的独特价值和创新点。申报书的语言表达要准确、规范、精炼,内容排版要美观大方,给评审专家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参会教师积极提问,就自身在申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如选题的困惑、研究团队组建的难题、申报书中细节等问题一一向专家请教,现场答疑互动热烈,学术氛围浓厚。
针对2025年国家级项目申报,经济管理学院目前已组织三轮辅导,力争提升教师申报材料的科学性与竞争力,学院将持续以精准服务赋能科研创新,为培育高水平科研成果提供坚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