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站栏目
就业指导
大学生村官的“升官”之道:低调做人 高调做事
作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日期:2011-04-08点击数:

来源:中国青年报

编者按

《女大学生村官质疑声中回村修路》、《4名大学生村官入股开超市,村民

质疑不务正业》、《大学生村官工作半年当选人大代表遭质疑》……网络上,不

乏对大学生村官个案的质疑。而在现实中,有一大批有志于农村发展的大学生村

官走上了村、镇领导岗位。

中组部去年公布的数据显示,自2008年全面启动选聘大学生到村任职工作以

来,各地共选聘15.9万名大学生村官,加上此前部分省区市自行选聘的,目前共

有20万名大学生村官在新农村建设一线工作。其中进入村“两委”班子的占

24.1%,担任村党支部和村委会负责人的占12.3%,5916人独立创业,13611人合

作创业。

曾有网友在国内某知名网络社区发帖质疑“大学生当村官有多少在暗箱操

作”,内容直指一部分大学生村官“父辈不是富甲一村,便是身兼一长”。而记

者日前在江苏农村采访时发现,有这样一批大学生村官,他们没有“深厚的”家

庭背景,没有实力强劲的父辈,却凭借“踏实肯干、能吃苦”的作风把事业干得

风风火火,走上了村支书、副镇长等领导岗位。

大学生村官之所以能“升官”,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独到的“农村处事之

道”。

为村民办些实事,哪怕是“通管道”

有时候,具体到某户村民家的某件事儿上,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也能改变

大学生村官在村民心目中的印象。

刚一走进社区服务中心的大门,宿迁市沭城镇叶庄村村民老李第一眼就认出

了那个“物业的小伙子”。他放下手中正要办理的手续,直奔那个令他印象深刻

的小伙子,“今天又是你值班啊?怎么样,忙不忙?”

就在一星期前的周六,这个小伙子还提着一支大号的马桶吸子和一套管道疏

通工具到他家干过活儿。“又脏又臭的,小伙子人不错,不嫌弃。”老李忙不迭

地向身边的社区工作人员推荐这个小伙子,以期“领导”能给他的工作加些分,

“服务态度特别好,我家那天全靠他。”

“任镇长,有个件要你看一下。”有人给小伙子递上一份文件,小伙子抱歉

地冲老李笑笑。这回老李傻眼了,眼前这个身穿工作服、皮肤黝黑、操着外地口

音的小伙子难道是“镇长”?

在这个拥有2.6万常住人口的苏北村庄,大多数村民都像老李一样,很少见

到村支书,甚至有人根本连村支书、村长、村会计的名字都叫不全。但很有可能

有一天,村民中有人会发现,原来自己曾经享受过的通管道、收垃圾之类的上门

服务,就是由沭城镇副镇长、叶庄村村党支部副书记、美好家园社区党支部书记

任杰亲自提供。

任杰,贵州遵义人,2007年到叶庄村担任大学生村官。工作3年多来,他几

乎每天都在村里待着。这也是他给每一名后来的大学生村官的忠告,“不要以为

你不在村里,村民们会不知道。你能给村民办多少事儿,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你在

村里待多少时间。”

只是几件“很小的事情”,就让东台市梁垛镇梁南村的大学生村官王袁,从

原本村民心目中“普通话很标准的”大学生,变成了“能办事的”村官。如今,

他的头衔是东台市弶港镇副镇长。

与任杰一样,王袁也不是苏北本地人。在没有任何人脉关系、家庭背景的情

况下,他又是凭借什么走上领导岗位的呢?答案依旧是“为村民办些实事”。

这个从小在城市优越环境下长大的苏南小伙子,最常干的事儿就是到村民家

里“蹭吃”、“蹭住”,村民关心什么他就去学什么,村民家里农忙缺人手他就

去当小工帮个忙。

有户村民的儿子到南京打工,失去联系大半年了,是王袁通过手机号、QQ号

等线索联系到南京当地派出所,最后在南京某居民小区找到了人;有个老汉的孙

子得了白血病,缺钱医治,是王袁找到了北京某基金会,申请到3万元救助金,

“他们需要的并不是会说普通话的村官,而是真正能够帮助他们的村官。”

勿以“琐碎”而不为,老村支书看在眼里

经常有大学生村官向记者抱怨,村领导不重视自己,村民不信任自己,自己

做的最多的事儿就是在办公室里打字、写文件、做录入。

实际上,那些目前看来“混得不错”的大学生村官也都是从琐碎的小事儿开

始做起的,很少有人一进村子就受到领导重视被委以重任。在类似或者相同的环

境下,为什么有些人就能抓住机遇向前走,而有些人却只能抱怨着原地踏步?

一次简单的、没有技术含量可言的农家书屋图书书目录入工作,改变了兴化

市临城镇十里村大学生村官王永明在村支书王永生心目中的印象。如今的王永

明,已经是宣扬村的村党支部书记了。

那天晚上7时许,王永生去村部拿些材料,见到了正在那里埋头抄写图书信

息的“小村官”。这原本不是王永明的分内事儿,他只是见到办公室主任“抄得

太慢”,帮个忙而已,没想到这一帮就把自己的一顿晚餐也搭了进去。

“还没回啊?”王永生站在全情投入的“小村官”身后打了声招呼,回到自

己办公桌前取走材料,啥也没说,倒了杯水给“小村官”,转身就走了。他平时

话不多,很少主动跟王永明讨论什么事儿,这一次也不例外,他什么也没多问,

权当这是小王的分内事儿。

如果换做其他人,也许心里会受不了,自己辛辛苦苦帮别人做了那么多枯燥

乏味的工作,领导还见不着好。有人可能会放下工作出门吃饭,也有人可能心中

忿忿打道回府,还有些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的人,或许就此对大学生村官这份职业

失去信心。

可王永明还是“傻傻地”在那儿抄书目,“反正就这点事儿,一下子做完就

好了。”

半小时后,平时看上去有些严肃、对人有些冷淡的王永生打来电话,邀请王

永明去自己家吃晚饭。那天以后,村里的一些“大项目”、“实事工程”陆续被

交到了“小村官”手里。

“我们村的小王可是兴化大学生村官团总支的书记,45个村官里的小队

长。”王永生很少当面表扬“小村官”,背地里却总是在人前夸赞他。

采访中,记者发现,给村支书们留下深刻印象的大学生村官事迹,并非都是

那些宏大的工程项目,而是一些琐碎的小事。

“他每天都在村里,早上7点开始就在社区里溜达督察保洁、保安,晚上六

七点还经常看见他办公室灯亮着。”宿迁市叶庄村党支部书记黄怀林能一口气说

出大学生村官任杰干过的很多“大事”,带动创业、致富、处理矛盾等,但最让

他感动、让他产生信任感的却反倒是一些小事。

村里有个80多岁的老党员,想找村部帮忙宣传他家祖传的治疗风湿秘方。诸

如此类听着“不太靠谱的”事儿,任杰都愿意花上一两个小时跟村民慢慢聊,顺

带做思想工作。“你知道吗,现在有的村民,尤其是老人家,有事儿都不来找

我,直接找任镇长去了,他有耐心。”说这话时,黄怀林语气中透着几分“青出

于蓝”的成就感。

低调做人,高调做事,不要害怕“得罪人”

如果你以为当好大学生村官只要处处都做“老好人”,本着“吃亏是福”的

理念一直“熬”下去就行的话,那你就错了。在农村复杂的环境下,要寻求村域

经济社会的发展,不得罪人几乎是不可能的。

很多时候,有知识、懂经济的大学生村官必须站在“改革”的最前沿,拿出

魄力,触碰基层那些较为敏感的问题。

大学生村官王永明曾做过一个令村部工作人员颇有微词的“改革”:他制定

了一个上班按时按点签到制度,要求村部每一名工作人员都准时上下班。

这在农村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几十年了,工作人员上下班全凭自觉,

农忙时,老百姓需要的服务多,村部却没人。”

其实,在一些村民的心目中,“村官小王”还是挺“厉害”的。有一次,镇

上要收回一块土地,但很多村民都在那块地上种了油菜。这是一块原本就属于镇

政府的土地,村民们未经任何形式的许可便自行耕种,“按规定,镇政府有权不

给予任何赔偿直接收回。”

村民们不干了,有个老太太甚至躺在推土机前,“要推,就从我身上推过

去。”

王永明在镇政府和村民之间斡旋,争取到了一晚上的时间。这天夜里,他带

着村委会的工作人员挨家挨户做工作、谈心,做完工作他还“留了一手”,要求

村民签下“不闹事”保证书:“一家一家谈的时候都挺好说话、挺明事理的,第

二天几户人家凑一块儿就又会乱了。”

不出所料,第二天村民们果然又挡在了推土机跟前,但在自己签下的保证书

面前,就只能“不好意思地”回家了。

从今年开始,宿迁市叶庄村村卫生室除了要做农民医疗救助工作外,还要负

责防止疫情。这是大学生村官任杰的主意。他给村民家里通过管道、在村里打扫

过卫生,待人耐心亲切,但同时,他也敢于触碰敏感问题——村委会、村卫生室

“两张皮”,“我在镇上分管医疗,想从制度上做好设计,逐步解决这个问题。”

任杰对自己的要求是“低调做人,高调做事”,他说,目前农村存在的一些

问题,如果不去触碰的话是大学生村官对农村工作的不负责任,不能因为害怕

“得罪人”而不去想解决办法。

高调做事的同时,在处理人际关系问题上,任杰向来“低调低调,再低调”。

午餐时间,他经常给老同志夹菜、添饭,要在某项工作上尝试一些创新做法时,

他也会在第一时间找上、下级干部商量。“不管是上级还是下级,年龄都比我

大,多听听他们的意见一方面对工作有帮助,另一方面也不会让对方觉得你当上

领导就骄傲自大。”(记者 王烨捷)

上一条:职场白领遭“鸡肋”尴尬 专家总结三大成因
下一条:“灰色技能”:职场宝典还是不正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