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站栏目
就业指导
80后求职心态调查:要“钱途”更要“前途”
作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日期:2010-05-17点击数:

来源:浙江在线

□80%在寻求稳定岗位,而不愿挑战自己

□60%认为找不到体面工作会被人瞧不起

每逢周六,浙江省台州市人才劳动力市场都会迎来一股人潮。

招聘公告栏下,站着的绝大多数是80后、90后的求职者,有的正认真地在本

子上,记录些招聘信息。

这些人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曾经过着被父母捧在手心里的生活;如今,随着

年月的增长,他们不得不离开父母的庇荫,寻找自己的生存路径。

作为特殊的一代,他们能在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吗?对于自己未来职业有

何规划呢?到底持有什么样的职业态度呢?

5月初,记者在椒江、路桥和黄岩各大人才劳动力市场,对40位80后、90后

求职者进行了问卷调查——

45%无明确求职目标,75%无长远职业规划

“我也不知道要找什么工作,只是先看看。”在路桥人才劳动力市场,21岁

的屈俊伟一脸茫然地望着一张招聘广告。

“我以前做过一年的电焊学徒,也做过一年多的厨师,现在辞职了,想换份

工作却不知做什么好。”屈俊伟无奈地告诉记者,如果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他

可能还会继续做厨师。

“不知什么工作自己可以持守一辈子”,屈俊伟的想法和心态代表了大多数

80后、90后求职者的态度。

据调查,40位受访者中,对于“有无明确求职目标和职业规划”问题,有18

人选择了“没有,没想过”,数据表明45%的80后、90后求职者“没有明确的求

职目标”。

在路桥人才劳动力市场,记者碰到很多像屈俊伟这样茫然的年轻求职者,他

们或盲目地在各个招聘摊位前转悠,或坐在市场的空位上发呆,或堆围在人才市

场门口闲聊。

20岁的张华就是其中一个。他是四川人,经熟人介绍到台州找工作,也曾做

过临时的搬运工、伐木工和保安。

然而,他一直不知道自己到底适合做什么?“现在,要我做什么工作都可

以。”面对记者,张华不好意思地笑了。

路桥人王英,今年刚满18岁,高中毕业不久。戴了一副眼镜的他显得有些稚

嫩,脸上挂满了与人初交往、交谈的羞涩,与人才市场的紧张气氛,显然格格不

入。

“我爸妈老是催我快找工作,一些我不想干的活,也硬是要让我干!”王英

无奈地笑着说,“其实,我根本不知道什么工作适合我。”

除了无工作目标外,绝大多数求职者更无长远职业规划。据调查统计,40位

受访者中,19%求职者有1年的职业规划,56%求职者有2—3年的职业规划,只有

25%求职者有5年以上的职业规划。

“长这么大,我似乎一直没有什么人生理想和目标,因为许多事情爸妈帮我

安排好了。呵,人生规划,没有想过。”

今年22岁的周全超是温岭人,6月份将从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现在,他

刚找到一份课程顾问的实习工作,想暂时将这份工作划入他的职业规划中。

“这份工作对我还是蛮适合的,同事也还不错!不过这只是短期目标。”周

全超笑着说,“以后的职业方向,我还得再想想呢!”

多数持“求稳定”的心态,不愿冒险、缺乏创业冲劲

18岁的湖南人胡浩明坐在闲置的招聘摊位上,正在等待一家电脑公司是否聘

用他的结果。

“其实我更愿意在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胡浩明叹了口气,不好意思

地说,“可是我年龄小,没有工作经验,也没有文凭啊!”

据调查,对于“你希望在什么单位就业”一问中,40位受访者中,12人选择

了“行政机关、事业单位”,14人选择了“国有企业”,8个人选择了“外资企

业”。而选择到农村社区、民营企业只有8人,选择自主创业的只有2人。

对于这样的选择,大多数受访者给出的理由是:机关单位和国有企业的保障

好、稳定、有发展前途。

而这样的选择,从另一个角度则又说明了这些年轻人,普遍的持着“不愿冒

险”的心态,更是缺乏创业的冲劲。

那么,这些年轻人求稳心态产生的根源又在哪里呢?调查发现,其根源在

于:因学校教育实用性不强,毕业后他们普遍缺乏专业技能,或综合素质欠缺,

这导致他们缺乏自信,甚至有些自卑,怀疑自己的能力。

调查结果显示,在问及“你在求职过程中,遇到的最主要问题是什么?”

时,40位受访者中,有20位选择了“专业技能不足”,有8位选择了“综合素质

欠缺”,另有8人认为自己缺乏社会关系。

在21岁的仙居人陈超看来,最理想的职业是进“机关、事业单位”,因为这

些地方工作更有保障,发展潜力更大。

“但我不会去这些事业单位求职。”陈超说,因为自己才高中毕业,与一些

大学生相比没有竞争力。而且,自己还缺少社会实践和锻炼,工作经验和能力都

不足。

22岁的温岭人周全超,认可了陈超的观点,他认为自己在工作经验方面也比

较自卑。“还没从学校毕业,工作经验和能力都不足,有时候面试还担心自己会

回答不上问题。”周全超笑着说。

20岁的四川人张华和21岁的河南人屈俊伟,则担心自己薄弱的沟通能力,会

影响他们找工作。“现在,很多老板都很看重沟通能力。”张华不好意思地说,

会说话的人更容易找到好工作,拿高工资。

调查结果显示,对于“您认为用人单位最关心求职者的什么条件”问题,有

15人选择“综合素质”,18人选择“专业技能”,8个人选择“心理素质”,13

个人选择“学习/工作经验”。

找工作首先考虑:工资高低和是否喜欢

与父辈不同的是,受访的年轻人不再是“先找到一个工作再说”,而是非常

在乎“工资的高低”,更在乎“自己是否喜欢”、“是否有发展空间”。

调查结果显示,在“您找工作时首先考虑的是?”问题中,18人选择了“工

资高低”,各有13个人分别选择了“是否喜欢”和“是否有发展空间”。数据充

分表明,台州年轻一代求职者“要钱途,更要前途”心态非常明显。

但对于“首次就业薪水的期望值是多少?”一问,这些年轻求职者并没有狮

子大开口,却表现得非常冷静和理性,答案几乎惊人的一致。

调查结果显示,40位受访者中,25位选择的工资期望值是“1500元—2000

元”,而有12位选择了“2000元—3000元”,只有1位选择“4000元—5000元”,

2位选择“1500元以下”。

21岁的临海人张方娟正在找一份实习工作,她给自己开出的实习工资是700

元—800元。她说,自己学的是会计专业,但还没有拿到会计证,也没有从事过

会计的工作经历,所以没有资格提出太高的工资要求。

“但我最希望进入大公司,因为在大公司有发展前途。”张方娟说,积累经

验和技能很重要,学校学的到社会上真的不大有用。

对于自己所期望的“要钱途,更要前途”目标,受访者普遍表示,可能很难

实现。其理由有两点:一是自己没有社会关系,二是社会竞争压力太大。

调查结果显示,有23%的求职者将“缺乏社会关系”,看作是自己在求职过

程中遇到的最主要障碍;60%的求职者认为目前最大的求职压力来自社会,即竞

争激烈、工作环境不好和看不起普通工人的社会心态等。

25岁的临海人侯晓敏认为,利用社会关系找来的工作情况会比较好。“我哥

哥大学毕业后工作了好几年,还不如一个经人介绍的新职工工资高。”侯晓敏有

些愤愤不平。

“通过社会关系,尤其是通过有一定身份人介绍的工作,不管从待遇,还是

劳动强度上来讲,都比自己找的要好一点。”22岁的安徽人丁银雷说,他之前做

的酒店传菜员工作是朋友介绍的。

“你找不到一个体面工作,只在普通企业做普通工作,可能周围的人就会看

不起你,这压力很大。”22岁的温岭人周全超说。(台州日报 孙瑾 林学富)

上一条:还在安于现状?混职场小心安乐死
下一条:办公室之外你和同事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