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站栏目
就业指导
毕业生勿当职场“草莓族”
作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日期:2008-09-20点击数:

上海青年研究中心不久前发布的一项调研显示,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心理

素质的满意度排在倒数第二。一些职场新人表现出“命令不得”、“说不起”、

抗压能力不强等问题,被冠以“草莓族”的称号。

毕业生勿当职场“草莓族”

“草莓族”一词最先流行于我国台湾。一些职场新人外表光鲜亮丽,“质

地”却棉软无力,遇压就抵抗不住变成一团稀泥。不少用人单位还抱怨称,“一

些职场新人上班迟到,理由是每天要睡到自然醒。他们工作要钱多、事少、离家

近;自尊心又特别强,话稍微说重了就辞职不干。”因此,用人单位常用“草莓

族”形容这样的职场新人。

某知名会计事务所员工杜小姐最近对“草莓族”有了直观认识。一个半月

前,办公室新来了一名女员工。“她名牌大学金融专业毕业,又乖巧又文静,就

是一句话也说不起。”一次,她和同事一起处理数据时,多次把表格填错。杜小

姐指出她的错误后,她在电脑前先是流眼泪,接着竟嚎啕大哭起来。杜小姐劝了

半个多小时也没用。最后,大家只得加班帮她完成工作。

另一些“草莓族”则个性十足,一不开心就要撂挑子走人。研究生小张的第

一份工作是在一家IT企业当技术人员。上班第一天,部门主管招呼几名新人帮忙

搬东西。小张立刻撒手不干:“我是来搞技术的,不是做力气活的。”第二天开

始,他索性窝在家里不上班,并扬言“这种分工不清的公司不适合我”。一周

后,公司人事部结束了小张的试用期,请他走人。至今,小张已毕业一年半时

间、去过的企业不下10家,但他没能在一家企业工作时间超过两个月。

上海青年研究中心副教授黄洪基分析指出:“草莓族”大多生于改革开放以

后,家庭物质条件较为富足,许多人还是独生子女,从小被父母呵护备至,因此

很少有真正不顺心的事。在成长过程中,他们又多把精力集中在学习上,以致他

们应试能力强,社会适应能力弱;业务水平出色,心理素质较差,碰到压力甚至

是很小的挫折就会像草莓一压就扁。

许多专家提出,当一些年轻人从摩擦较少的校园走上压力重重的社会,性格

中“草莓”的一面就凸显出来。社会应给他们一份理解和宽容,给他们从“草

莓”成长为“荔枝”甚至是“榴莲”的时间。此外,许多过来人也建议职场新人

要及时调整心态,笑对压力和挫折。在某世界500强公司工作了一年多时间的小

环告诉记者,自己活儿没干好被主管批评后,心情会很低落。但她会找个合理的

方式,让自己发泄一下情绪,随后恢复光鲜亮丽,投入工作。

上一条:行为研究专家传授面试10个诀窍
下一条:别让面试谎言“出卖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