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了,大家都舒了一口气,十年寒窗,终于走出了校园,走上了一直
向往的工作岗位。但是,当许多同学怀着美好的憧憬,希望把自己多年来学到的
本领去充分施展的时候,却发现自己的想象和现实有很大的差距,遇到了许多自
己不曾遇到甚至不曾想过的问题,给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诸多烦恼,对于一
个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如何正视这些问题,减少工作中的烦恼,对自己的成
一般情况下,公司接收应届毕业生,主要是看中年轻有朝气、思想活跃、有
挖掘潜力,尽管经验少,但在不远的将来能给公司做出成绩,也是可以的。但
是,有些同学刚参加工作往往感觉什么都很新鲜,什么都想尝试,每天忙忙碌
碌,结果一年过去了,才发现自己什么都没做成,不但长进不大,工作也摇摇欲
一位学计算机专业的同学,给公司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求职信,经理感觉他
是一个有想法、敢于拼搏的人,就聘用了他。上班的第一周他每天加班加点,写
出了一个新产品开发营销计划,足足有20多页,递给了经理。经理很高兴,对他
有想法、有创新、有拼劲的表现在工作周会上还提出了表扬。但是,他提出来的
这个要开发的“产品”,属于一种机电小产品,跟公司开发“Web应用软件”的
业务领域相距甚远,公司当然不会轻易去做。经理看他在营销策划方面颇有想
法,问他是否愿意做市场工作,他很乐意地接受了。接下来的一段时间,他拼命
地去阅读市场营销方面的书籍,没日没夜地写关于市场方面的文案,天天熬到深
夜。几周之后,一份厚厚的营销计划书,摆在了经理的桌上。计划书中详细描述
了如何利用“传销”的方式销售公司的产品,但他没有想到这种方式对一般的日
用消费品是合适的,而不适合“软件产品”的营销。后来,他又和开发部的主管
关系搞得很好,开发部主管执意要他去做售后服务,可客户说他净说好听的,办
与他一同来公司的还有一位刚毕业的女生,公司分配她去管理网站。但是,
在学校时根本没学过Dreamveaver、Flash等网页制作的课程,更没有接触过HTML、
ASP、SQL Server网页编程技术,但她还是接受下来了。她买来了一大堆书,边
看边自己在计算机上试,有时一坐就是一上午,甚至中午饭都顾不上去吃,吃块
面包就算完了。几周之后,她制作出了第一个页面,把它放到了网站上,看到同
事们赞许的目光,她的信心足了,连续作战,添加了更多的页面,还用Flash做
了一些网页动画,让人看上去网站活泼可爱多了。有一次,公司要搞一个大型的
产品满意度调查活动,传统的方式是在报纸上做广告。她提出采用网上调查方
式,不但可以随时察看统计结果,而且速度很快。公司同意了她的建议,由她负
责技术方面的工作,与市场部一起合作完成这次调查活动。虽然编写这样的程序
在技术实现上并不难,但对她来说却是一次不小的挑战。在提交使用的前一个星
期,她一周没有回家,吃住在公司,硬是把程序编出来了,大家一致认为方便快
以上是两个对比鲜明的例子,聪明的人如果今天干这,明天干那,最终做不
出成绩来,依然不会被公司认可。虽然笨一点,但能靠着一股钻劲,始终如一的
在学校的时候,吃饭住宿都不用自己操心,花钱也都是父母给,工作了就完
全不一样了,如果对自己的收支没有计划,不能协调好工作与生活的关系,没有
蔡勇来自于山西,在北京一所三流大学自费读经济专业,尽管他高考分数不
高,但人很聪明,也很勤奋。大学毕业后,按照国家规定他不能分配到北京工
作,最后一家培训机构做辅导教师。蔡勇是一个很讲义气、很重感情的人,从高
中到大学的同学都跟他保持着联系,只要有人来北京,他一定去接送,还要请他
们吃饭。这样经常请假,领导提醒他注意,他表示出无可奈何的样子:“人家大
老远的来了,互相关系都不错,我都不去接送一下,哪好意思呀!”由于接待朋
友同学,有时耽误下的工作只有加班完成,经常搞通宵,小小年纪脸上就有了皱
纹,本来就不高的工资,交了房租水电已所剩无几,为了招待朋友,经常向别人
借钱。一次到外地出差,相遇了一位女大学生,一见如故,从此两人难舍难分,
每天要打几次电话,有时还要抽周末的时间坐火车去看望女朋友,女朋友来北京
看他,然后他还要把女朋友送回去。女朋友要毕业了,要他帮助联系分配到北
京,同事们劝他:“你女朋友学的是会计专业,根据有关政策规定,只有计算机
相关专业的应届毕业生,到北京的高新技术企业工作,才有可能分配到北京,你
就不要瞎忙活了。”他郑重其事地说:“我有一个朋友就是干这个的,我要去托
托他的关系,即使最后没有办成,我也尽力了!”后来,他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如果他女朋友 分不到北京,他就要去他女朋友工作的那个城市。他天天郁闷
相对蔡勇来说,吴铭的做法要可取的多。他学的是国际贸易,毕业时他感觉
到要找对口的工作很难,再加上自己的外语功底也不太好,就没有打算去贸易公
司搞自己的专业,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只要能工作,干什么都行。结果去了一家
出版社工作,这家出版社缺少编辑,他在学校的时候曾经帮别人校过书稿,就凭
着这点经验被录用了。出版社的规模比较小,在一栋破旧的楼里,每月工资1500
元,如果编辑的书质量高,还有奖金。吴铭家住北京郊区,父母都是工人,为了
节省开支,他没有在单位附近租房子住,每天坐三个多小时的公交车上下班。他
随时把书稿带在身上,坐车的时间成了他校稿的时间,晚上还经常在家加班校对
书稿,在每一本书的编辑过程中,他不但按照标准进行严格的文字校对,而且对
语句、篇章结构提出很好的修改意见,许多作者非常感谢他的建议。由于吴铭编
辑校稿时认真细致,往往是他看懂了才算通过,结果学到了不少知识,不到一年
蔡勇和吴铭都是应届毕业生,一个人被生活的琐事拖累得喘不过气来,一个
人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当中,自得其乐。实际上,年轻人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尽快
有一句顺口溜流传甚广:“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不行,就不行,
行也不行。”抛开这句话的真实性不谈,从字面的意义上理解,它至少反映了一
种存在的现象。“行也不行”的现象着实让人疑惑,但在现实中确实存在,究其
刚刚大学毕业的小李是一个绝顶聪明的人,但最大的毛病就是不愿意跟人打
交道,在学校时就是一个孤僻的人,唯一的爱好就是玩电脑。M公司就是看中了
他在电脑方面的特长,聘请他做了一名程序员。凭着他的开发经验和水平,项目
组分给他的任务,很快就能完成,有时还采用比较巧妙的算法编写程序,大大提
高了程序的运行效率。但是,他就是不愿意和大家一起开会讨论问题,即便是偶
尔参加了,也不发言,只是自己一个人默默地坐着。按照公司规定,每天9:00点
准时上班,但他经常迟到,一个人悄悄地溜到座位上,既不跟主管解释,也不跟
同事打招呼,后来公司规定迟到要扣工资,对他并不起作用,他依然照旧。主管
找到他谈话,他说:“跟大家说话紧张,没什么好说的”,“迟到是因为自己喜
欢夜里编程序,早上起不来床”。主管拿他没有办法,只是在管理会上发牢骚:
“就是看着他干活还行,现在还留下他,一旦找到合适的人,就把他换了”。
公司的业务各种各样,公司的规模有大有小,公司的层次有高有低,这样就
导致了不同的公司有不同的企业文化。有人说“一个公司的文化,就是这个公司
头的文化,有什么样的头,就会有什么样的企业文化”,这话在不规范的公司是
适合的,但在有完善的组织结构和核心管理团队的公司中,“头”的作用就不是
绝对的,甚至一个普通的员工,都能对公司的企业文化产生影响。
G公司对过生日的员工实行“生日慰问金”制度,每个员工在过生日的那一
天,都可以到人力资源部领100元钱,作为公司对员工的慰问。H小姐刚从大学毕
业,在学校时每逢同学过生日大家都要聚一聚,买个生日蛋糕,送个生日贺卡,
花钱不多,但大家都很开心,向这样悄悄地领100元钱走了,太没意思了。于
是,她给人力资源部提交了一个方案,方案中提出:员工过生日可以以部门为单
位组织活动,下班后由部门经理主持,为过生日的员工开一个Party,可以在公
司开,也可以去外面开;人力资源部制作一个精美的彩色画,写上祝贺语和过生
日员工的名字,一大早就挂到公司的消息栏里,让大家一上班就能看到;另外,
由总经理发一封电子贺卡,让过生日的员工一打开电脑就能收到。人力资源部采
纳了她的建议,同事们都觉得耳目一新,不仅增加了同事之间的相互亲和力,而
可能大家都有登山的经历,当你登上一个山头,发现前面的一个山头更高,
而当你再登上这个上头时,回头眺望,原来的那个山头似乎又比这个山头高了。
其实,这个山头不见得比那个山头高多少,甚至并不比那个山头高,只是人的感
觉和视觉差别而已。工作是这样,婚姻也是这样,真正的意义不是得到了什么结
有一名学习绘画专业的同学去深圳闯天下,他自信凭着自己的聪明和实干一
定能做出令人羡慕的成绩。刚开始在一家广告公司打工,他有绘画基础,对广告
创意颇有些感觉,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就掌握了电脑广告制作技术,老板很欣赏
他。为了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他在业余时间参加了一个英语口语学习班,一下
子又入了迷,辞掉了现有的工作,专门去学口语。这样的口语班是大众化口语
班,教一般的平民百姓学习一些日常用语,他学得很快,被学校看中请他当任课
老师,看着下面坐满了比他年龄大的人跟他学口语,心里很有成就感。他看到开
口语班不但很快乐,而且营利丰厚,和几个朋友一商量,干脆几个人到另外一个
城市开了个学校,半年下来收入颇丰,最多的时候一个月能分2万多元。在南方
干了两年多,觉得没有意思,想到北方看看,打起行囊来到了北京。一次偶然的
机会,看到我们正在开展的“IT就业班”,他觉得IT技术将来一定很有前途,于
是决定参加学习网站工程师班。经过4个多月的学习,又经过了两个多月的实
习,他感觉对IT技术已经有感觉了,本来实习公司想留下他工作,但公司每月给
他2500元的工资他嫌太低,就离开了实习公司。到底自己要干什么呢?他深入思
考了一个月,然后决定去公司搞软件开发,一家北京科技园的公司聘请他做ASP
程序员,做网站应用程序编写。由于他性格比较外向,喜欢和人打交道,感觉一
个人编程序太单调,又觉得还是搞培训有意思,又去了一家培训中心当老师。几
年来,他换了好几个工作,搞了好几个行业,问他的感觉时,他说:“都差不
这个同学很聪明,也很勤奋,但是他换工作换得太快,在一个行业里工作刚
刚找到一点感觉,就觉得有更好的工作可做,但是到最后又感觉“都差不多”。
实际上,一个人干一份工作,没有三年的时间,是不会有太多感受的,只有经历
了三年的磨练以后,才能知道是不是适合自己,要不要继续做下去。如果在一个
行业里工作感觉不是很不适应,仅仅是遇到一些困难和挫折,这都是很正常的,
如果是自己厌烦了,不感兴趣了,最好是强迫自己坚持下去,坚持一段时间,就
会找到其中新的乐趣,新的目标,日久天长,你可能就会成为这个方面的专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