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站栏目
本科生教育
创业的路上的大学生:咬紧牙 有勇有谋地去战斗
作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日期:2007-11-22点击数:

来源:京华时报

创业,这并不是一个轻松的选择。“并不是每个人都有勇气走上这条路,

因为对于这个选择,他必须承担很多的痛苦和压力。但如果你愿意承担这一

切,那就不要想太多,咬紧牙坚持住,像个骑士一样有勇有谋地去战斗。”一

个创业中的高校学子如是说。

北大女生坚持“创业到底”

王冉,北大金融数学专业大四学生,2007年1月底注册成立博雅赛科数据

分析咨询公司。

王冉告诉记者,她打小就有创业的想法,“可能与受到的家庭教育有关

系吧,”她不喜欢循规蹈矩地做事情,自由是她的天性。大三的时候,她接

触到数据建模,在深入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她意识到专业背后潜在的市场

可以成为她创业的突破口。2006年年底,想法逐渐成型后,她开始为注册成

立公司而努力。

2007年1月底,博雅赛科数据分析咨询公司正式注册成立,公司的主要项

目是运用数学、统计学等专业知识,针对企业的销售数据进行分析,以帮助

企业更好地进行生产经营。“我们当时注册的资金也就几万元,是找家里支

援的。”王冉和另外一个合作伙伴是这家公司现在的股份持有人,而王冉是

其中的大股东,也是整个团队的核心领导。

公司成立后,在朋友的穿针引线下,他们接到了第一笔单。对方是第一

次与这样的“学生企业”合作,王冉坦然表示,“可能看我们是北大的学生

吧,才会信任地把项目交给我们。”之后陆续接到的几个项目,“有些是我

们自己跑出来的,但更多是靠朋友的介绍,我感觉人脉关系还是挺重要的。”

在运营过程中,王冉遇到了很多她之前没有料想到的难题,有团队管理上的,

有专业技术上的,但通过协调一一渡过难关后,她感觉自己也在这个过程中

成长成熟。“因为我们都是在校学生,时间上往往很难保证。公司最困难的

一个时期就是今年暑假前夕,那时候大家都忙于考试,而手头的项目也到了

最后的冲刺阶段,后来我们几个同事一起通宵达旦干了三天,才得以顺利完

成任务。”王冉告诉记者,现在公司基本达到收支平衡,虽然还没有开始赢

利,但整体还是在健康稳定地发展。“我们短期内不会急于扩张,我们想先

在图书、杂志销售这个行业内深入地做一做,成为这个行业里的专家。”

总结自己的创业经历,王冉感叹,大学生创业没有优势可言,“本科生

在技术上没什么优势,资金、人脉方面更没有积累,所以想创业的同学千万

别冲动,一定要仔细衡量各项条件是否成熟。创业想成功确实很难,尤其是

北大清华的学生,他们的机会多、后路多,更容易动摇,而一些学校出身并

不太好,或者经济压力比较大的学生,他们创业成功的意愿更强烈,反而成

功几率要大一些。”

对于即将面临的毕业问题,王冉说,她还没有想太多,“这一年还是会

全力以赴把公司办好,如果有一天有好的就业机会出现,可能也会去尝试,

但终归我还是会走回自主创业这条道路,这是我的出发点,也是我的最终目

标。”

大学生股东“倾其所有”进军培训业

李博,北京交通大学2004级机械与电子控制工程学院工业工程专业学生,

现为创业公司骑创志远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的项目经理。

今年暑假李博报名参加了北大青鸟的训练营,认识了来自北京各大高校

的很多有能力有热情的大学生。年轻人聚到一起总是有很多想法碰撞出来,

大家都深感现在大学生就业压力大,就想到如果有人可以帮助大学生就业做

一些真正有用的辅导,肯定会受到大学生的认可。一群想做些事情的年轻大

学生突然想到干脆我们大学生自己来为大学生做这件事情。于是,创业的点

子出来了。可是,问题马上就来了,第一,他们都是学生,一没资金,二没

经验。李博提出:“我们得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资金这块要不大家就各自

入股,每个人分别筹一些钱合起来,人多力量大。”最后来自北京交通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中国林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中国矿业大学、首都师范大

学、北京联合大学、首都经贸大学、北京工商大学等近20所大学的学生,大

家各自出资1万到2万元不等。

资金的问题解决了,培训机构该怎么去运作呢?他们手上缺乏资源,只

是“激情有余,经验不足”,如果自己去做会十分困难。这时李博想:何不

找一个精通公司运作、擅长人际公关、掌握较多社会资源的职业人来为他们

做这些大学生们很难做好的事情。李博敏锐地发现,北大青鸟培训一位叫苏

志强的老师是比较符合他们要求的人选。于是,李博就主动找苏老师谈,没

想到苏老师对他们的创业点子十分欣赏,当即就决定和这群大学生一起筹划

公司的成立。

李博告诉记者,他们从7月中旬开始着手筹划,9月1日正式注册成功,注

册资金80万元,由职业人苏老师任董事长兼总经理,负责公司的总体运营和

战略制定,李博任项目经理,负责高校渠道和项目推广,公司初步分为行政

公关部、项目管理部、人力资源部、IT技术部、市场营销部、演讲培训部6个

部门,大学生股东大多为部门主管,有专长的可以做培训教师。目前公司全

体46人,全职的6个,其余40人均为在校大学生。他们租了办公室,每个月房

租开支5万左右,为省去装修费用,他们没有请专业的装修工人,由苏老师的

父亲亲自上阵帮他们装修。

他们的培训课小班授课,每班20人,2小时/课时,收费300元,大学生讲

师都具有全球前500强企业普遍认可的skillsoft职业技能认证。为了让大学

生认可他们,他们先一场一场地免费试讲,学生可以免费试听体验。李博强

调,他们坚守自己的培训理念,那就是摒弃大学生不易接受的传统教授式的

教育模式,而是让大学生去培训大学生,他们找一些有着丰富兼职、实习经

验的大学生精心准备,上台与自己的同龄人沟通和分享。

新生事物在发展初期总是会比较艰难,李博说,大学生们对这样的培训

很感兴趣,每次来试听的人都不少,但让大学生自己掏钱来上课,他们还是

在犹豫。虽然到目前为止,他们还没有赢利,但他们还是咬紧牙关,一场一

场做免费讲座,希望能慢慢凭他们认真打造的有用的课程打动大学生。最近

他们正策划在北京15所高校举行60场巡讲,主打“商务礼仪、自我形象塑造、

沟通技巧、团队建设”等入职技巧,以期扩大影响,逐渐让大学生认可和接

受他们。另外,对李博来讲最大的压力来自巨大的心理压力,因为不只他自

己还有很多大学生股东都是把自己辛辛苦苦积累的全部“家当”投了进去,

有的还是找家里和朋友借的钱,大家都在期待成功,但毕竟创业的风险是很

大的,弄不好就血本无归。所以,李博很多时候都忍受着心理的煎熬,经常

睡不好觉。还有一个令李博头疼的就是苦于没有更好更新的就业培训项目可

以继续挖掘。

网站“赔钱”运营中等待赢利曙光

黄修源,中国传媒大学2005级网络传播专业

创业项目:“俺自己”电子杂志、“三宝殿”城市装修网

黄修源在去年10月份浏览网页的时候受到启发,突然有了一个灵感,他

打算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建立一个web2.0的电子杂志网站,用户只要简单

注册就可以把自己制作的电子杂志上传,其他用户可以免费下载阅读这些电

子杂志。他觉得会有很多人喜欢这样的杂志,因为电子杂志区别于传统纸质

杂志的就是只要有创意几乎可以随心所欲地实现自己的想法,而且成本很低,

不用出版,但绝对可以做得比纸质杂志精美。

有了想法,黄修源就和自己志同道合的一个好友一起买了台服务器,在

国家信息产业部登记备案后,利用自己的网络技术开始筹划建立网站。建好

后的“俺自己”包括动漫、艺术、体育、时尚、IT、商业、旅游、汽车等内

容分类,但问题是没人知道他们的网站,里面也只有他们上传的作品。不过,

网络的优势就是互动性很强,他们就在网上发帖告诉大家有一个“俺自己”

可以上传和下载电子杂志,当第一个上传者把自己的作品发表后,就迫不及

待地号召网友来看,于是就传播出去了,就慢慢有人来访问他们的网站。黄

修源说,网站维护了一年也改版了好几次,但直到现在“俺自己”每天也就

只有一本电子杂志上传,注册用户2000人,每天也就只有200多人的点击量,

根本还谈不上赢利。黄修源说这很正常,很多成功的网站在试运营的几年里

都是赔钱的,但只要积累够了一定的人气和点击量,他们的机会就来了。

除了“俺自己”之外,黄修源发现如今城市里买房装修大军十分庞大,

很多买房者装修时困难很多,而从事装修的人又和需要装修的人之间存在严

重的信息不对称。刚好,他认识一个从事了多年装修行业的朋友,可以为他

提供很多装修队和建材商的资源。于是,他又有了做一个为两者牵线搭桥的

专业服务型网站,在这个网站里挂着大大小小的装修队的信息,还有各种建

材、装修材料的信息,需要装修的人只要“有事就登三宝殿”,就可以自主

联系装修队或建材商,如果满意可以评分反馈。他们预期的赢利主要来自装

修队和材料提供商的年费。目前“三宝殿”正在筹建之中。

上一条:一名大四学生的困惑 我们的教室为何空荡荡?
下一条:“特别家书”拷问现代人的亲情表达